(资料图片)
近年来,师风师德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关注。但据《半月谈》报道,涉及教师的不实举报、污名化、刻意炒作内容有增加趋势,让一些老师无辜陷入舆论漩涡,对教师工作、教育事业造成负面影响。
这类内容,往往会取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配一些耸人听闻的字眼,叠加类似学校场景、学生背景的视频和图片,然后捏造演绎相关言论,从而模糊虚实界线。不明所以的网友,有可能在情绪挑动之下轻信不实内容,无意间为不实信息推波助澜。
教育工作直接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各界对于教育高度关注。教师的言行容易被置于舆论的“聚光灯”与“放大镜”下。网络传播和心理学上有“羊群效应”,人们的期待越高、关注越高,也就越容易被不实言论带偏。
越是如此,越说明打击涉教师失实言论的重要性。不时出现的不实信息,让不少教师如履薄冰,不敢过多批评教育孩子。任由谣言传播,会在网上形成贬低教师身份、诋毁教师能力的不良风气,破坏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最终受影响的,是孩子的成长及教育的进步。
打击涉教师失实言论,需要把准脉搏、精准施策。首先要完善溯源机制,追查最早的发布者、造谣者并依法依规惩处,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在传播过程中,平台既要加强内容监管与信息核查,及时斩断不实言论的传播链条;也要畅通举报渠道,让涉事教师、学校能够方便快捷地依法维权。面对芜杂的信息,网友们也需要增强甄别能力,避免成为谣言的“二传手”。
从根本上说,帮助广大教师摆脱不实言论的舆论漩涡,还要向教育本身要答案。广大教师应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学校应提升依法办学能力。也要看到,身处网络时代,不实信息的发酵会带来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老师、学校必须提高媒介素养,及时处理回应相关信息。更重要的是,社会公众需要对教育工作者多一些理解与沟通,少一些苛责与猜疑。唯有如此,才能让家校关系更和谐、教师工作更安心、孩子成长更稳健。毕竟,全社会的共同愿望,都是孩子们能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