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人们“吃”出一个火锅IPO。
(相关资料图)
近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锅圈食汇)递交招股书,华泰国际及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成立于2015年的锅圈食汇定位为一站式“火锅烧烤食材新零售连锁超市”,该公司售卖火锅烧烤食材为主,涵盖冻品、生鲜、小吃、底料蘸酱、四季饮品、火锅器具、烧烤器具等。
在餐饮消费市场中,锅圈食汇的成长速度堪称惊人。门店数量从2020年初的1441家增长到目前的9645家,仅2022年单年订单便破亿。
值得注意的是,“万店”连锁是一级市场对餐饮消费类品牌能否投资的重要评估指标。而至今餐饮消费市场中能够万店连锁的品牌屈指可数,比如华莱士、绝味鸭脖、正新鸡排。
而锅圈食汇疯狂扩张的速度也引来众多明星资本侧目。三年内,茅台、物美、三全食品、IDG等明星资本累计投入26亿元。
不过,尽管有一众明星资本背书,但疑点也并非没有。
据招股书披露,锅圈食汇2020年、2021年、2022年的门店数分别为4300家、6868家、9221家,而这三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和71.74亿元,对应利润则分别为-4329.2万元、-4.609亿元、2.41亿元。
不难发现,2021年公司的门店数量扩张最为迅猛,而较前一年剧增的亏损额也反应了公司扩张所产生的成本上升。神奇的是2022年,尽管当年公司门店数量增长并不及2021年,但营业收入和利润却均出现骤增现象,联想到公司今年发起IPO,这一反常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
在餐饮业内人士看来,一个合理的解释是,2022年是三年疫情期间人们居家最多的一年,而预制火锅食材因其卫生方便易储存且品种丰富,特别适合作为长期居家的储备食品,由此在2022年产生爆炸式的预制菜需求并不足为奇。
但另一个疑问又接踵而来,随着疫情趋于稳定,类似前三年的群体居家现象,很可能一去不返,而在去年获得爆炸式增长之后,急于上市的锅圈食汇,在上市后是延续增长态势,还是上市即巅峰,同样值得投资人深思。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到多家锅圈食汇门店加盟商及该公司内部人士对上述问题进行拆解。
订单破亿当年扭亏
过去三年受不可控因素影响,人们居家用餐需求突然爆发。可线上订购的火锅食材超市乘势崛起,锅圈食汇便是其中发展最快的品牌。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锅圈食汇营收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和71.74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4329.2万元、-4.609亿元、2.41亿元。
同期毛利分别为3.29亿元、3.55亿元和12.4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1.1%、9.0%和17.4%。2022年同比增幅为251.5%。
值得注意的是,锅圈食汇近八成的营收来自火锅相关产品。招股书显示,火锅产品作为该公司主要产品类别,包括肉丸、肉类、肉酱、火锅汤底等300-400个SKU。此外,为了丰富产品体系,锅圈还上市了包括海鲜、烤串、其他肉类等160多个烧烤产品。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火锅产品营收分别约为23.90亿元、30.91亿元与53.5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1.9%、79.7%与75.8%。同期烧烤产品占比分别为5.8%、7.4%及10.0%。
整体来看,该公司过去三年内出现了大约2.75亿元的亏损。2022年是该公司发展过程的重要节点,当年业绩爆发,订单破亿同时扭亏为盈。
核心产品毛利率飙升成为该公司实现盈利的关键。2022年,锅圈食汇火锅产品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7.3%增长到2022年的18.5%,烧烤产品的毛利率则从6.7%增加到14.1%,拉动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的9%提升至2022年的17.4%。
对此,锅圈食汇解释为是由于公司控制销售成本和保持采购价格稳定的能力提高,推出毛利率较高的产品并升级现有产品,而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自产,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公司在2022年向加盟商提供的销售折扣较少。
或是尝到了过去三年急速扩张的红利,或是对火锅食材赛道的看好,锅圈食汇加快了扩产脚步。
该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通过提高上游产能和效率,增强其供应链能力、投资建设食材产品预制中心和产品研发、拓展门店网络、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活动、提升数字化能力、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加盟店贡献九成营收
值得注意的是,肉丸、肉类、火锅汤底等火锅类预制菜品领域并非蓝海。在国内普遍的火锅餐饮需求及食材处理技术门槛较低的背景下,海底捞、盒马鲜生及各大菜市场、超市均有多种品类的火锅预制菜可供选择。
相比之下,火锅食材超市优势在哪?锅圈食汇凭什么能够拓展近万家门店?该公司如何盈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到一位经营门店两年半的本地加盟商,他说道:“相比其他品牌加盟商,我们更像是代理销售。公司虽然不收取所谓的加盟费用,但还是会有一次性2万元的押金和每年2万的服务费。其余房租、人工、装修等成本需要自己控制。”
上述加盟商表示,店里产品共分为两类,占比较小的鲜菜类产品是根据公司统一的包装和定价要求自己采购制作,这类菜品一般都是洗净切好装盒即可;另一类核心包装类产品是有锅圈食汇提供,其中冷链运输费用包含在服务费里,无需额外缴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截至2022年末,锅圈食汇在中国开出了9221家“锅圈食汇”品牌门店,其中只有5家自营店,超99%为加盟店。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加盟店为锅圈食汇贡献了分别约为29.18亿元、37.28亿元及64.7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均超90%,该比例在2020年高达98.2%。
锅圈食汇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锅圈食汇旗下门店不仅拓展速度快,大部分店营收情况都不错。比如在新一线城市中很容易出现单店年度销售额超400万的情况,一般店铺应该都能达到35%的毛利。而且公司目前对店铺的竞争保护范围是一公里左右,在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一公里一家店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些加盟店就是公司最大的客户群体。加盟服务费其实赚不了多少钱,公司更关心的是成本控制与产品销量。”
锅圈食汇吃尽了“加盟模式”的红利。一方面,虽然旗下门店近万家,本质上锅圈食汇依然是面向B端加盟商的上游供应商角色。同时B端加盟商越多,锅圈食汇产品销量越高,成本控制力越强。另一方面,主打“加盟模式”不仅让锅圈食汇甩掉了人工、门店租金、产品损耗等成本“包袱”,还为该公司增添了年度服务费等营业收入,同时将存货风险分摊给加盟商。
在盈利方面,锅圈食汇消费者与加盟商“两手抓”,同时进行风险分摊、控制成本。这也就不难理解锅圈食汇为何会有如此惊人的扩张速度。
疯狂扩张隐现风险
规模急速扩张、营收扭亏为盈的锅圈食汇在一级市场也备受认可。
招股书显示,自2019年以来,锅圈食汇先后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约28.3亿元。投资方包括不惑创投、IDG资本、招银国际、启承资本、天图基金等机构,还出现了茅台基金、三全食品、麦德龙中国的母公司物美科技等上市公司。
锅圈食汇的每股股份对价成本也从A轮前的0.29元一路飙升至去年11月最新一轮融资的5.26元。
众多明星资本追捧的背后是C端预制菜行业的火热。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居家用餐已成为国内所有餐饮场景中的主流,其总收入从2017年占餐饮市场的47.8%增加至2021年的56.2%。据2023年2月进行的消费调查显示,超过95%的受访者愿意在日后增加居家用餐的频率。
在此背景下,近两年大量线上预制菜品牌上市如麦子妈、叮叮懒人菜、美团买菜自营预制菜品牌以及同样致力拓展线下店铺的好得睐、味知香、懒熊火锅等。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整体并不看好锅圈食汇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门槛较低、没有构筑起业务护城河,容易被复制。若离开规模效应,它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一位已经闭店的锅圈食汇加盟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无论是鲜菜或者丸滑包装类,锅圈食汇的产品与市场上其他产品并无太大差别,价格和口味差别也不大。作为火锅食材超市,它主打优势更多还是产品种类够多够全以及供应链能力。但整体来看,这种模式的竞争力还是很弱。比如开在菜市场或者超市旁边的门店竞争风险很大。”
在锅圈食汇疯狂扩张的背后,关店情况也屡见不鲜。2020年,锅圈食品有28家加盟店关闭,到2021年关闭的加盟店增加到194家,2022年又有279家加盟店关闭。
朱丹蓬表示,当前模式下,锅圈食汇的持续盈利能力并不稳定。但是若其品牌效应或后续规模效应持续增加,锅圈食汇还是具有一定的溢价能力。同时供应链能力增强,有力管理控制成本后,盈利能力也许会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