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讯息:打造科创“核爆点”,上海应该怎么做?

2023-03-29 07:59:57 来源:百度新闻

近段时间以来,围绕科创“核爆点”的讨论热度很高。“一个创新的城市应有几个‘核爆点’,这里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新赛道的风口点,是全球各类最好创新资源的汇聚区。”这句话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上海要加快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必须打造自己的科创“核爆点”。为此,既要把握好党和国家对于上海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局中的总体定位,也要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和国际形势的趋势性变化,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国内较为典型的科创“核爆点”有两个,一个是北京中关村,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大学、重量级科研院所、先进科学设施,以及各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奋力前行,策源性重大成果层出不穷,知识溢出效应明显,催生了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上市公司、102家独角兽企业。另一个是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在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93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0家专精特新企业、101家上市公司、6家独角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瞄准未来产业发展“风口”,尽情释放创新能量,创造出南山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两个科创“核爆点”虽然区位不同,禀赋各异,但都抓住了科技创新范式转换的先机,并在着力提升要素浓度和能级、谋划生态位势、建立触发机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上海来说,打造科创“核爆点”,既要充分发挥已有基础条件和能力优势,也要准确识别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短板。具体可以沿着以下三条路径展开。

一是激活大科学设施的潜在能量,催发基础前沿集群式突破的“核爆”效应。

大科学设施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的“国之重器”,据统计,在过去40多年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成果约40%来自大科学设施。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热点区域,与区域内集中分布且高效运行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加州中心、斯坦福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美国国家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等大科学设施密切相关。

目前,上海已建和在建的大科学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及建设进度均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是尽快释放这些设施在创新策源方面的能量。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大科学设施的开放运营设计及制度保障,加快专业化的管理和运营服务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已建成设施的服务能力和利用效率。其次,依托大科学设施所创造的科研条件,吸引海内外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引导和集聚科技服务类功能性资源,探索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前沿议题,策划和组织高水平研究活动,激活大科学设施的“沿途下蛋”效应,催生更多战略性、策源性、储备性的科技成果。再次,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区域大科学设施的联动,打造国际领先的大科学设施集群,加快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在物理、制度和生态层面的连通,推动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二是依托高水平大学的“知识溢出”,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核爆点”。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大学扮演着“知识增长极”和“人才赋能场”的角色,同时发挥着思想引领和文化滋养作用。以伦敦和东京两个创新领先城市为例,伦敦集中了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伦敦政经学院等约占英国1/3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每年毕业生人数约占全英四成。东京则汇聚了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154所高校,约占全日本高校的30%、大学生总数的40%。显然,高水平大学的集聚已经成为城市创新争先不可或缺的力量。

就上海而言,首先应进一步深化“部市合作”,多渠道筹措办学资源,全力推动高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夯实高水平大学知识溢出的条件和能力基础。对标世界一流水平和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要求,推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面向前沿科学探索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探索多元化办学方式,建设若干所“小而精”的创新型大学。其次,推进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对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提升策源性知识生产的能力和水平。第三,通过政策引导,着力提升包括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深化高校知识生产与市场需求的互动,做实“0—1”的策源品质,提升“1—10”的转化效率,放大“10—100”的溢出效应,不断推升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的创新能级。

三是围绕“头部企业”做文章,带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乃至价值链同频共振,激发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

科创“核爆点”区域往往活跃着一批细分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凭借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的掌控力,以及在标准和规范制订方面的话语权,带动其他企业创新能力的整体跃升和集群式发展。美国旧金山—圣何塞区域涌现出289家独角兽企业,引领区域内高技术制造业突飞猛进,赢得资本市场的极度青睐,市值逼近8万亿美元,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一骑绝尘。在粤海街道,涌现出多个以“头部企业”为核心的优势产业集群,包括以中兴通讯为龙头的电子信息技术与通信产业集群,以腾讯为龙头的互联网和数字产业集群,以迈瑞医疗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上海应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聚焦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强化政策、资本、服务、平台、数据的全过程赋能,在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四大新赛道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领域,催生更多“头部企业”,并以此为轴心,增强对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全链条掌控力,催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多点群发,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本文作者:陈强

题图来源:孟雨涵摄

图片编辑:项建英

推荐阅读>